【山水诗派的鼻祖是哪个】山水诗——《北风行》

山水诗 2022-09-10 网络整理 可可

【shici.jxxyjl.com--山水诗】

  《北风行》原文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赏析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北风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本文来源:https://shici.jxxyjl.com/shanshuishi/7903.html

  • 写山的诗 山水诗_山水诗——《山亭夜宴》

    《山亭夜宴》作品原文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山亭夜宴》译文  一些有幽情雅意的人,聚会在一个用桂木修盖的精致的山亭里。但山亭的聚会却在一个长长的寒夜里。那阴森茂盛而莽莽无边的山路上寒凉无人,那山亭门外严...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姑孰十咏丹阳湖 李白_山水诗——《姑孰十咏(丹阳湖)》

    《姑孰十咏(丹阳湖)》原文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姑孰十咏(丹阳湖)》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山水诗派的鼻祖是哪个|山水诗——《姑孰十咏(谢公宅)》

    《姑孰十咏(谢公宅)》原文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惟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姑孰十咏(谢公宅)》译文  夕阳西下,青山暮色一片,谢公旧宅,人去楼空,寂寞难耐。  竹丛无人,池塘水月空灵虚白。  庭院荒芜,杂草丛生,废弃的井栏长满...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山行是山水诗吗|山水诗——《山行》

    《山行》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朗读】山水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原文  满川风雨独凭栏,  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  银山堆里看青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鉴赏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写出作者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山水诗七言_山水诗——《七里濑》

    《七里濑》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七里濑》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七里濑》原文  羁心积秋晨⑴,晨积展游眺⑵。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⑶。  石浅水潺湲⑷,日落山照曜⑸。  荒林纷沃若⑹,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⑺,存期得要妙⑻。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⑼。  目睹严子...

    发布于:2022-09-21

    详细阅读
  • 谢灵运最著名的山水诗登池上楼|山水诗——《登池上楼》

    《登池上楼》原文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发布于:2022-09-21

    详细阅读
  • 山水诗派的鼻祖是哪个|山水诗——《登荆州城望江二首(其二)》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其二)》原文  东望何悠悠,  西来昼夜流。  岁月既如此,  为心那不愁。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其二)》译文  东望悠悠远去,西望昼夜流来。  岁月就这样走过,心中怎能不忧愁。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始兴...

    发布于:2022-09-21

    详细阅读
  • 竹里馆是山水诗吗_山水诗——《竹里馆》

    《竹里馆》原文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后官至尚书右丞。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

    发布于:2022-09-21

    详细阅读
  • 【山中是山水诗吗】山水诗——《山中》

    《山中》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初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

    发布于:2022-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诗词鉴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