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元宵节感怀】元宵节诗句——《临江仙·都城元夕》
【shici.jxxyjl.com--元宵节诗句】
临江仙·都城元夕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作品赏析
毛滂晚年,因言语文字坐罪,罢秀川太守之职。1115年(政和五年)冬,待罪于河南杞县旅舍,家计落拓,穷愁潦倒。《临江仙·都城元夕》即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
这首词上片写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无法排遣的一种无奈心情。上片虚写,下片实写;一虚一实,虚为宾,实为主。
首句“闻道长安灯夜好”,“长安”点“都城”,即汴京。“灯夜好”点“元夕”。词题即在首句点出。“闻道”二字,点明都城元夕的热闹景象都是神游,并非实境。不过,这“神游”并不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不是对于期待中的未来的憧憬,更不是梦境,而是在同一时刻对另一空间的想象,即处凄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对汴京元夜热闹景象的想象。既是想象,作者便可摆脱现实的束缚,按照自己潜在的心愿作几乎是无限的发挥。“雕轮宝马如云”与辛弃疾的名句“宝马雕车香满路”相似。毛滂这一句极言“雕轮宝马”之多(“如云”),辛弃疾的词则突出了乘“宝马雕车”之人之多(“香”指妇女脂粉),使形象更鲜明生动。实际上,辛弃疾的词正是从毛滂这一句点化而来。
下面三句词人把汴京元夜从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蓬莱清浅对觚棱”。蓬莱乃海中仙山,又长安城中亦有蓬莱宫。“觚棱”是宫阙转角处的方瓦脊,此处即代指宫阙。“蓬莱”句既可指帝京宫阙,也可指蓬莱之仙山琼阁。“诗无达诂”,总之,是描写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碧落”,犹碧天。“玉皇”句中的“开”字启人想象。既言“开”,则“碧落”原是“闭”着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将原是“闭”着的“碧落”“开”了。“碧落”既“开”,则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于是便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句)的景象,便有“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句)的上元之夜,使“银界失黄昏”了。其实,写天上的玉皇就是写人间的皇帝。古代皇帝也常有在上元之夜偕其大臣、侍从开启宫门之举,以示“与民同乐”。天街大道便也响起“吾皇万岁”的欢呼声,于是便打扮出一片繁华景象。词人的写法无非是把人间的皇帝搬到了天上,以在想象中染上一层迷离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词人的表现中更加热闹罢了。
词人的笔是一支彩笔,这支彩笔将天上人间尽情涂抹,把都城元夕的繁华景象描摹尽致。但是,这一片繁华都只是词人想象的产物,首句“闻道”二字点明了这一点。上片越是写得繁华热闹,则越是反衬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谁见”,设问之辞,意即无人见。这里特指作者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这一句,作者以设问的口气写出了自己的孤寂。“谁见”二字还将读者(也使作者自己)从想象中的繁华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现实中来。“端忧懒步芳尘”,这是写闺中人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这与辛弃疾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恰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辛弃疾词中是说作者知道自己的意中人会在元夜等他,所以才去“寻”,尽管要“寻他千百度”;毛滂词中的闺中人则无须去“寻”,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乃“懒”去那元夜繁华之地。她只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一种无奈之状展现在读者眼前,像是一幅画得极高明的《闺中夜思图》。这种描写,只是词人的设想,但是设想闺中人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在思念闺中人。
“酒浓”句,词人从对闺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现实中来。上元之夜,本应是“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欢乐之夕,而作者自己却处在待罪羁旅、凄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应如此凄清的元夜之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春梦”只能于“酒浓”时去做。而酒并不能真的解忧,它只是使人于麻醉中暂时忘却而已。当人只能在春梦中去寻找欢乐岁月的时候,现实的无奈就更使人难堪了。结句“窗破月寻人”,写词人孤寂一个,只有元夕之月伴春梦之人。“寻”字,以人拟月。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羁旅,没有人去“寻”他,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越显其孤独寂寞,心情已从凄冷变成凄苦了。一个“寻”字,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毛滂(106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为杭州法曹,苏轼曾加荐举,晚年与蔡京亦有交往。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一生仕途失意。其词受苏轼、柳永影响,清圆明润,别树一格,无秾艳词语,自然深挚、秀雅飘逸。其词对陈与义、朱敦儒乃至姜夔、张炎等人的创作都有影响。有《东堂集》,词集为《东堂词》,存词200余首。
-
上元竹枝词的诗句_元宵节诗句——《上元竹枝词》详细阅读
《上元竹枝词》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上元竹枝词》的原文、译文及作者简介。 《上元竹枝词》原文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上元竹枝词》译文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 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听说马思远家的滴...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元宵节)_元宵节诗句——《正月十五夜》详细阅读
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 《正月十五夜》原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
-
元宵节手抄报元宵灯谜|元宵节诗句——《元宵灯谜》详细阅读
《元宵灯谜》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元宵灯谜》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元宵灯谜》原文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元宵灯谜》作者简介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为满洲正白...
-
元宵节的诗句 古诗_元宵节诗句——《汴京元夕》详细阅读
《汴京元夕》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汴京元夕》的原文、注释、赏析及作者简介。 《汴京元夕》原文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汴京元夕》注释 ①汴京:即今河南开封,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的都城。②中山:本为春秋战国时国名,...
-
【卜算子元宵节诗词新韵】元宵节诗句——《卜算子·不是重看灯》详细阅读
《卜算子·不是重看灯》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卜算子·不是重看灯》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卜算子·不是重看灯》原文 不是重看灯,重见河边女。长是蛾儿作队行,路转风吹去。十载废元宵,满耳番腔鼓。欲识尊前太守谁,起向尊前舞。 《卜算子...
-
元宵节的诗句 古诗京都元夕|元宵节诗句——《京都元夕》详细阅读
元代元好问《京都元夕》诗:“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展现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欢乐。 《京都元夕》原文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京都元夕》译文 游人穿着华丽,妆容华贵,儿童看着灯...
-
[鹧鸪天元宵节原创]元宵节诗句——《鹧鸪天·上元启醮》详细阅读
张孝祥诗词作品皆能于写景叙事之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此设醮祈祷一词也不例外。谢尧仁称赞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腾云气,倏散倏聚,倏明倏暗,虽千变万化,未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 《鹧鸪天·上元启醮》原文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
-
仿创如梦令元宵节_元宵节诗句——《如梦令·好笑山翁年纪》详细阅读
《如梦令·好笑山翁年纪》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梦令·好笑山翁年纪》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如梦令·好笑山翁年纪》原文 好笑山翁年纪。不觉七十有四。生日近元宵,占早烧灯欢会。欢会。欢会。坐上人人千岁。 《如梦令·好...
-
元宵节的诗句生查子_元宵节诗句——《生查子·元夕》详细阅读
《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生查子·元夕》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m...
-
[青玉案·元夕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元宵节诗句——《元夕影永冰灯》详细阅读
《元夕影永冰灯》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元夕影永冰灯》的原文、译文及作者简介。 《元夕影永冰灯》原文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影永冰灯》作者简介...